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【環境保護】環保是我情我願!怎樣愛地球?16招實踐起來!

【環境保護】環保是我情我願!怎樣愛地球?16招實踐起來!

環保在近年好像變成了一種生活態度,跟極簡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係。使用的東西愈少愈好,有需要才購買。也有各式各樣的環保產品因而產生,從環保餐具到食物袋,不同的產品設計讓人花多眼亂。

去年年底時開始嘗試對地球好一點,才發現原來把它實踐到生活上,跟自己想的是有一點差距。不是因為了有環保產品就等於有了可持續的環保行為,而是發自內心的去做的話,不管有沒有購買到環保產品也可以實踐環保。環保是我情我願,來看看我有哪16招改變吧。

產生改變的契機

契機1 ─ 好的例子

有一位很欣賞的人,他是個環保小尖兵。用環保吸管、用自己的水瓶喝水、到海裡還不忘不塗防曬,怕傷害到海洋動物。2019年的時候就是因為他而開始使用環保吸管,注意自己的行為。環保意識是因他而起的,但還是實踐得不夠。直到去年吧,才突然覺得我能做得更好。

契機2 ─ 靈性成長影片

看了不少靈性成長的影片而突然感悟到要對地球好一點。影片很多的中心思想是跟宇宙連接。想一想也是,宇宙在包容著一切存有,提供我們需要的,接納我們的一切。我是不太知道可以怎樣連接到宇宙,但很感謝的一點是我們居住在地球上。物是人非,無論生活如何,天空,山,大海依然無聲的聆聽著我們的心聲。雖然每天都有很多浪費的事情在上演,但地球先生還是默默守護著我們,我也是不是要對他好一點呢?多一個人實踐,力量也就更大一點吧。

契機3 ─ 路過社區回收站

自己居住的社區有回收站,資源回收變簡單。在街道上步行時看到一個回收環保站,上網搜才發現自己居住的社區也有,只是平常的自己沒有留意到而已。既然自己住的地方都有了回收點,不用坐車也能到達,那就沒有籍口不去行動了。但沒有以上第一點和第二點的意識抬頭,就算路過也不會覺得有需要做回收。

暫時做出的改變

Photo by Steve Johnson from Pexels

減少使用塑膠

1. 購買水瓶,盡量減少在外面買水

為了外出時不要買水,所以購買了一個自己很喜歡的水瓶。平常就很喜歡喝水,可是在外面的時候都沒有攜帶水瓶,所以會在便利店買水喝。但每一次的行為就讓自己多買了一個寶特瓶,喝完還要扔…但自己帶水就可以無限循環的去帶。為了想要多帶出去,就買一個喜歡的款式吧。因為夠喜歡所以會帶出去,每次用它來喝水都心情愉悅。

實踐程度:3/5 (有時候還是忘記帶水瓶就買了水或其他飲料來喝)

2. 使用環保餐具

吃外送時盡量用自己餐具。因為疫情,吃外送的機會真的多了,可是每次都使用餐廳提供的餐具真的有點過意不去。原因是自己也有餐具啊,為什麼就不能好好用固定的餐具就好呢?以前沒有想過這問題,但不知道為何這一年突然就想通了。所以在家裡找了一些餐具,筷子、匙羹、吸管,備在長期會待的地方上。

實踐程度:4/5 (在其他地方叫外送時,就沒有自備餐具)

3. 使用環保袋

這個就蠻早就開始用的了,但是重點是記得要帶出去。因為自己去購物的次數真的比較少,所以很多時候都忘記要帶,是自己沒有走心。

實踐程度:1/5 (太常太常忘記了,要注意)

Photo by Skitterphoto from Pexels

減少用水

4. 洗澡時間變少

洗澡前調10分鐘鬧鐘,這樣一響的時候就差不多洗好了。以前總喜歡在裡面一邊洗澡一邊想東西,或者高歌十幾二十曲,沒有注意到時間和用水量,洗30分鐘是基本…….因為洗澡的方式是淋浴,沒有注意時間的同時也一直開著花灑的話,真的蠻浪費用水。現在重新定義了想事情該待的地方是房間,而洗澡的時候就光聽聽歌,專注在洗澡這事情上就好了。

實踐程度:3/5 (鬧鐘忘記調就會不小心聽歌多聽幾分鐘,時間耽誤了)

5. 注意水龍頭的用水量

適度力量打開水龍頭,注意自己有沒有用多了。往常總是會超不留神的用水,一啪就嘩啦嘩啦的開。明明洗好了,卻因為在想東想西的都不關。明明只是洗杯子,卻用最猛的水一直一直洗。現在好多了,需要用水的時候就是好好的用它,注意自己要洗的東西是什麼而決定用多少的水。

實踐程度:5/5 (已經成為習慣)

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from Pexels

減少用紙

6. 洗臉後等待自然乾

洗臉後不用毛巾、不用一次性面巾、也不用廚房紙巾去抹,讓它自己乾就好。一醒來就去洗臉的話,有的是時間等待,也不消幾分鐘就可以用保養品了。

實踐程度:5/5 (已經成為習慣)

7. 善用手機筆記本跟日曆

能用手機就依賴它吧,能不用紙就不要用紙吧。實體的紙跟手機筆記本,我也很愛用。不過有時候一些小事情的記錄,比如是「今天提示事項」,因為是今天做的事,以後也比較少回去看的,所以沒有需要用到實體的紙去寫,用電子的就夠用了。工作行程、約會、家庭聚會等等,用手機日曆也很夠用,還能設定提示,一舉兩得。

實踐程度:5/5 (已經成為習慣)

8. 用手帕

洗手後用手帕,不用抹手紙。買了兩條可替換的手帕,每天帶在身上,真的可以減少用抹手紙呢! 但放在包包裡最顯易而見,最容易拿到的地方,就愈記得要用它了。

實踐程度:3/5 (最近一個月才開始做,習慣培養當中)

Photo by Zulki Jrzt on Unsplash

節約用電

9. 注意用電

不需要用的就把電源關掉。自己比較常用到的是電腦、手機、電風扇、燈、冷氣。在沒有用的時候,除了手機,全部都關掉。

實踐程度:5/5 (已經成為習慣)

10. 充電次數減少

這其實不是為環保而做,而是為了危險性跟手機電池性命而做的。以前總是喜歡有事沒事去充電,10%要充,50%要充,90%也要充,睡覺也充。不充就沒有安全感,怕沒電。其實有需要才充也一樣能用。在外面帶外充就好,在家裡更不用害怕沒有電這回事。既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在晚上睡覺時充電,也能讓電池壽命延長一點。

實踐程度:5/5 (已經成為習慣)

11. 睡覺不開冷氣

這真的是眾多改變中最被不理解的。因為很多人都會怕熱,特別是夏天,怎麼可能不開冷氣睡?但我就是可以。這要看自己的狀況,不是必定要做。我可以這麼做是因為自己長期是手腳冰冷的人,冷氣就算只有25°C也會覺得冷,半夜也會因為感到冷或鼻子敏感而狂打噴嚏和流鼻水,睡眠質素受到影響。

從小到大夏天都開冷氣睡覺,從來沒有想過「可以不開」這個選項。但今年突然覺得:對啊,我為什麼要開?開著冷氣,自己卻冷到捲縮成一個麻糬,還要打噴嚏和流鼻水。我不開就可以了啊! 所以就先嘗試幾天,看看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到。可以發現什麼都不開真的很熱,所以就開電風扇吹著身體,結果是很不錯,睡得好也能睡到天亮。有時候半夜也會因為太冷而要特別蓋被子呢。所以4月持續到現在9月,一次都沒有開。

實踐程度:5/5 (已經成魔,誰敢開我房間的冷氣,我會起痟!!)

珍惜食物

12. 珍惜食物

寧願吃得剛剛好或吃少一點,也不想要叫多了而吃不下。因為自己是一個懶人,不喜歡打包,所以能吃就吃,不能吃就盡量不會叫那麼多。

實踐程度:2/5 (有時候叫少了還是吃不下,或者沒有打包)

Photo by Yasin Arıbuğa on Unsplash

出行

13. 坐公共運輸

這對自己來說是太容易做到了。第一,沒有自己的車,所以不會駕駛出行。第二,喜歡坐巴士時有自己憩息和想事情的時刻。第三,喜歡把錢放在喜歡的事上,不喜歡拿來坐計程車或叫Uber。自然而然,大眾運輸就是我唯一首選。

實踐程度:5/5 (無痛養成好習慣)

14. 預留時間步行到附近目的地

有時候目的地只是幾個站的車程而已,其實用走的也很不錯。一個人享受步行時間,可以呆呆的什麼都不想,也可以沿途看看有什麼東西。社區回收站就是在隨便逛的時候發現呢。

實踐程度:3/5 (趕時間的時候,就算目的地在附近,還是坐車了)

購物

15. 購買次數減少

本來就習慣很少買東西,衣褲鞋襪、化妝品、保養品等等,有需要才會買。像現在疫情要帶口罩,除了眉毛跟眼睛要露出來,其他都看不到。化妝品已經超過一年半沒有購買了,因為平常也少化妝,現在更沒有需要。

實踐程度:3/5 (用的穿的可以少買,但吃的喝的就沒忍住)

資源回收

16. 可回收的物品一概回收,沒有例外

在家裡比較可能會拿去環保回收的是洗碗精、洗髮水、沐浴露、保養品、身體乳、護手霜等等的塑膠瓶子、玻璃瓶、紙包飲品、零食紙包裝、包裹的紙皮箱、信箱裡的廣告單張等等。可以在家裡重用的瓶子就重用,沒有要重用的都洗乾淨才拿去回收。

實踐程度:4/5 (還是試過把可以回收的物品扔了)

感想

雖然以上16招都是可以變更環保,但實踐起來不會覺得自己就是環保人士。因為這些改變就好像是開竅一樣,覺得自己以前浪費的行為太多,是應該要對地球更好一點。持續行動下來,小事情一件一件的做到,內心覺得平靜和滿足的。以後也會繼續發掘出更多更好的行動去回饋地球先生。

環保是我情我願的事。每個人處於的環境、教育、家庭、習慣也不一樣,所以環保的程度也會有所差異。有些人本來就關注,有些人就沒有那麼關注,也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,就跟自己實際情況去做吧。愛地球沒有規定的方式。

如果下定決心要實踐起來,我們都不會是一個人在行動的。有你有我,加油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