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這一種人嗎?講的想的很動聽,可是真正行動的時候往往沒有動力。我通常在落後目標、又或者快要到下一年新年的時候,就會怪自己一直在拖延。這次,嚴重拖延症的我,拖延的看這本《拖延心理學:為什麼我老是愛拖延?是與生俱來的壞習慣》,然後再拖延的寫這一篇文章。在這本書詳細的剖析各種拖延者種類後,可以更加的了解到拖延背後的原因,以及如何應對。
拖延者種類
第1類:害怕失敗
我到底能不能做好事情?表現等於個人能力。要是失敗了,就等於自己是一個差勁的人,甚麼事情都做不好。於是,拖延成了最好的決定,多思考一下,多準備一下。就算最後做得不好,也可以讓自己相信,如果有足夠時間準備,自己一定很出色。
固定心態與成長心態的關係:
固定心態:智力與才能是與生俱來的
擁有固定心態的人會對失敗產生恐懼,進而導致拖延。因為拖延可以讓自己逃離失敗的風險。
成長心態:能力是可以培養的,表現不等於個人價值,重點是自己學到甚麼
第2類:害怕成功
怕事情進行得太順利,怕別人對自己的稱讚,怕自己比其他人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。用拖延的方式去迴避表自己的野心、想要競爭的心。
好勝心本來是一個問題:選擇不參與競爭,害怕勝出,害怕捲入競爭,害怕有人因此而受到傷害
我不配擁有成功:過度的自責時,反而使人失去向前進的動力。自己現在這麼好,可是身邊的人卻不見得很好,於是自己也隱藏想要成功的心。
第3類:反抗權威
你想我做完成嗎?我偏不要。不喜愛被人掌控,不喜愛遵守規則,想要跟隨自己意思的時候,拖延就像是一個防衛戰術,一種反抗,可以讓自己有一種控制事情,掌握事情的感覺。
這是一個同時在逃避和保護自己的方式:別人不知道你的想法,所以無法限制你。在發現別人有掌控自己的意圖後,就有隨時開溜的機會,不讓人抓得住。
第4類:害怕分離
沒有安全感,希望有人陪在自己身邊,才有勇氣做事。當自己有需要幫助的時候,總是害怕自己一個人前行,但有人引領的話,事情或許就不一樣。拖延就是一個辦法,能拖到有人出來幫忙的時候,就最好不過了。
習慣努力的當第二:這裡有個例子是,組織一個社團的時候,有時候團員會希望自己當個副手,當輔助就好,因為晉升到身一位的時候,就會感覺太孤獨了。
第5類害怕親近
為了自保,所以要拖延。現實中太多例子是自己的創意被別人竊取,自己的功勞被人佔為己有,曾被親近的人或其他人狠狠的傷害過。拖延是一種自保的手段,避免自己的個人利益被搶去,避免重蹈覆轍。我不去親近,自然不會再次失去。
客觀時間與主觀時間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?
「客觀時間」是指鐘錶上和日曆上的時間,可以提早預知,也不可以更改。而「主觀時間」則是對於時間流逝的感覺,對於時間的看法,有時候感覺日月如梭,有時候又度日如年。可是拖延者對於這兩種時間有嚴重的矛盾,看懂了鐘錶時間,卻無法搞得清楚時間,拖延後才發現自己時間不夠用。因為拖延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,有一種自己可以掌控時間的感覺,可是時間就是一點一滴無情地離去,沒有辦法回到過去。
解決辦法
書中記錄的方法有很多,下面是從中選出來寫的。
記下自己拖延的一兩件事,以及感受
每個人拖延的風格、拖延的時候會做的事情、拖延的籍口也不一樣。追蹤自己的藉口,可以讓自己注意到自己拖延的內心想法。其實任何的藉口都是幫自己逃離不舒服的感覺,可是那不代表就要一直拖延。無論理由是甚麼,總是可以花個15分鐘去動動手做做看。
設定有效的目標
人們對於未來的事情,總會感覺沒有那麼迫切,可是當下發生的事情卻是重要得多。當目標設定得太廣大,比較難達到的時候,拖延症便無所遁形。所以我們可以做的是讓自己的行為可見化(把目標拆成一個個動作,想像有攝影機拍攝的時候可以拍下來的畫面),目標具體化(把抽象的用語變化成具體的用語,比如是「斷捨離」,斷開,收拾甚麼呢?),目標細緻化(每個小目標都比大目標來得更生動,也更容易達成),目標最小化(要是真的踏不出去,就選一個最小的事情著手)。
學習判斷時間
如何知道自己的時間都去了哪裡?書本提出一個心理學家尼爾 ‧ 費奧瑞的「未計畫」概念。在一週的時間表上,畫上所有自己預定會做的事情,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畫上去。既可以看到自己目前是如何管理時間,也可以看出剩下來的時間,是自己可以利用的時間。
利用零碎時間
瑞士乳酪時間管理法,是一種小有所成法! 花幾分鐘的時間總比花很長時間做同一件事來得容易。只要在自己有空檔的時間,就可以完成目標中的其中一個小步驟。找出一個短位的空檔時間,總是比找出一大段空檔來得容易。
提前準備
墨菲定律提到:「能出錯的事情都會出錯。」要出狀況預先想到意外和出錯的機率,做好一定的準備。世界總是按平常會出錯的機率出錯,而不是按照自己的計劃運轉。
尋求幫忙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適合做的事,把工作交派到對的人手中其實是一種技巧。雖然聽起來就像是沒有責任感、失去掌控權、逃避事情,但是時間應該用在較為重要的事情上,其他非優先的事情是可以交派出去。
別過度安排時間
忙碌也是一種逃避。就因為安排太多事情,精力過度分散,忙碌就有可能變成拖延的藉口。檢視自己時間上的安排,有哪些事情是可以放棄的,哪些是完成目標必須要做的。
學會平衡
第一種是時間點。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是互相影響的。卡在任何一個時間點,都有可能與他們失去聯繫,過度懷念過去,無法享受現在,無法期望未來。
第二種是自由時間的安排。如果娛樂的存在,會讓人責備自己沒有好好運用時間,其實也是一種壓力,剝奪自己快樂的權利。失去動力的自己,也有可能再度拖延。適當的規劃自由時間是必須的。
後記
這篇文章寫了好幾天,就是有一種釋放壓力的感覺。平常想要多更新部落格,分享自己最近看完的書或者生活上的小事。可是我真的是拖延症重度患者,害怕自己文筆不好,又害怕寫不出甚麼,一直沒有衝勁寫。所以我先把時間分開一段段,把開頭寫出來,再把分標題都寫好,然後慢慢把內容填滿。一步一步就走到文章的誕生了!
★拖延症掰掰~★
書名:《拖延心理學:為什麼我老是愛拖延?是與生俱來的壞習慣,還是身不由己?》
作者: 珍‧博克(Jane B. Burka) & 萊諾拉‧袁(Lenora M . Yuen)
特色:
★診斷你的拖延類型,根治你的拖延毛病
★上半部為拖延症最全面的心理解析
★下半部為12種克服技巧
★想避免拖延的人的必讀好書